〔記者 郭漢宥 桃園報導〕桃園市政府教育局家庭教育中心於8月27日假大溪高中慶祝祖父母節暨祖孫嘉年華,現場有祖孫分享多道傳家菜,還有讓阿公阿嬤體驗時下流行創客闖關,祖父母節主題大頭貼,也有樂齡學習中心展示傳統技藝及懷舊童玩,活動融合傳統與創新,拉近祖孫的關係,讓阿公阿嬤和孫子女度過愉快的祖父母節。
桃園老年人口比率及老化指數均為全國22縣市中排名第21名,僅次於新竹市,在六都也是最年輕的城市,但整體人口結構仍趨向高齡化,教育局局長高安邦說:面對急速老化的社會,我們不只在乎高齡者生存與健康,而是如何活的快樂、有意義,希望透過今天的活動,讓大家趁開學前,多多與祖父母聊天、互動以增進感情。
活動現場分享各式傳家菜,一個和桌子一般大的大鍋子,盛裝著20多道傳家菜,有臺菜、客家、原住民、新住民和家鄉菜等各種風味,讓在場民眾看得目瞪口呆,垂涎欲滴,傳承母親好手藝的林椿梅說道:有些菜,因為食材高檔,吃的時候滿是讚嘆,更有些菜,用料簡單,吃起來卻更香醇有味,那就是傳家菜的魅力,傳家菜不只是好味道,更富涵家族美好回憶和情感。
73歲的葉許帶妹小時候從媽媽那邊學來的,最愛的點心之一就是麻糬和大湯圓,即將就讀高一的孫女葉書妤也喜歡這滋味,更喜歡跟祖母一起動手做,將Q彈有勁的麻糬裹上一層花生粉,或將麻糬配上用薑、黑糖和冰糖熬煮的湯頭甜而不膩,祖孫倆說這菜純樸又有愛。
還有泰雅媳婦瑪莉‧黑代將泰雅族香蕉糕帶進阿美家族,70歲的公公米將‧吾杜和婆婆首次吃到就覺得特別、新奇又好吃,讓原本廚藝就很好的公婆特地跟媳婦學習,從此香蕉糕成為家中常見菜色,算是另類傳家菜。
72歲的邱清焱阿公說:麻糬是客家人傳統料理,小時候家中有喜事和拜拜,媽媽都會作麻糬,更自豪說道:他20多歲起從做客家美食起家,做的米苔目、年糕、粿等都真材實料又好吃,這次分享的麻糬紅豆大福在當年來說可是創新口味,是為傳家菜添新風味,現在他除了做給孫子吃,更將這好手藝傳給樂齡中心的學員。
當天活動現場來了將近上千位民眾,一同歡度溫馨愉快的祖父母節,除了嘉年華活動之外,家庭教育中心更結合32所學校已於7月至11月間辦理「祖孫夏令營」22場次,以及「創意代間教育活動」24場次(祖孫創客DIY),期間安排祖孫參訪社教場館,讓915對祖孫透過相互學習及交流,增進世代間尊重於關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