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記者 郭漢宥 桃園市報導〕位於桃園市龍潭區臺灣跨領域藝術協會所屬「臺灣跨領域藝術會館」於106年5月26日下午14:00假桃園市龍潭區高原路372巷9號該會館現址舉行開幕儀式,開幕當天來了很多各領域的藝術家,也有慕名而來的,主辦單位別準備了龍潭客家名點招待與會來賓。
開幕前由霓裳箏樂團古箏演奏耳熟能詳的曲目,充塞整個會場,為會場熱身,儀式開始,由該協會陳惠君秘書長擔任主持,並介紹與會貴賓和藝術家,邱垂貞前立委特別遠道而來獻上口琴演奏,演奏曲目有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五樂章-快樂頌、梁祝、雨夜花等,可以說是由西方到中國古典到現代,令在場來賓讚嘆不已。
當日蒞的貴賓有邱垂貞前立委、立法委員鄭寶清(特派蘇杉郎秘書前來致賀)、立法委員呂玉玲、桃園市議員徐玉樹、桃園市議員張肇良、龍潭區三和里謝金棋里長、龍潭區高原里黃玉琴里長、陳逢顯毫芒雕刻大師、黃哲夫國畫大師、李詩鍾大師、林奎一理事長、國盛李國銘董事長、宜誠建設謝智淵副總……等等衆貴賓,均應邀致詞,祝福大會圓滿成功。
臺灣跨領域藝術協會蕭巨杰理事長表示: 自古以來中國文人具有琴、棋、書、畫、射、藝…等等能力集於一身,早已具有跨類別藝術的條件,反觀當代藝術家創作素材與形式的單一化,也一直讓文人相親,思想存在藝壇中,藝術家們是否在面對未來異變環境的挑戰中,可以處之泰然;從自我觀點來看,誰能在藝術洪流中屹立不搖,是當代藝術家所應面對的議題;從時代觀點而言,傳統藝術已發展延續幾千年,固守傳統只是傳統再現,往往僅限於以現代科學條件讓技術更成熟,然而傳統創新思維,在傳統的框架中加上不同成份的當代性思維條件,或是取材自傳統元素,在當代性表現形式中作呈現,但是創新是需要無中生有的純粹性,從無到有的具體化,這樣的藝術作品才能成為經典、永垂不朽,甚至會影響後世藝術創作的觀念,因此我們活在當下,應該有背負時代的責任,也就是創造出代表時代性的藝術觀念與表現形式。
「臺灣跨領域藝術會館」目前現有設備有一樓展示空間,二樓創作藝術空間,可以作為藝術創作及思維的空間,足以讓各領域的地數家們在此齊聚一堂,創作及思維。
臺灣跨領域藝術會館的成立,是為了要提供一個藝術交流平台,凝聚更多藝術類別人才,開創一個多元的藝術空間,結合區域與社區文化資源,打造藝術聚落環境。
藝術可以來自不同地域,流著同樣的藝術血液,擁有相同的藝術靈魂,演繹著相同的文化根源。
藝術不受地域、語言、環境的影響,更無貧富貴賤之分,延續著一部從不間斷的藝術亦是人類發展史,藝術一直被消費,成為一種宣傳詞,也一直被用來附庸風雅,藉以提昇自我素質,然而,藝術家在台灣往往被尊重卻又一直被忽略,如何被看得見,是所有藝術家應該有的醒思。
近年來臺灣藝術界不斷的提出「跨領域藝術」,甚至成立研究所培養跨領域藝術人才,就是藉由專業交叉,將各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凝聚在一起,深入溝通、相互借鑒,激盪出新的藝術創作思想,這在當下兩岸的藝術環境中,不也是未來的思潮與發展方向。
開龍潭會館會是該協會的跨領域藝術基地,與行銷公關陳惠君結合打造展覽、銷售,教學,企劃,國際交流的五大平台,藉以傳承文化真髓。
「半畝方塘一鑑開,天光雲影共徘徊;問渠那得清如許,為有源頭活水來。」這是南宋理學家朱熹觀書有感之一,我們期望「臺灣跨領域藝術會館」的成立,能夠讓各領域的藝術家,在此互相交會,如活水源頭,會有新的藝術創作呈現。
蕭巨杰理事長曾任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助理研究員、台商企業集團藝術總監,現任臺灣跨領域藝術學會理事長、專業陶藝創作者、法務部矯正署桃園監獄陶藝教師;榮獲95年度陶藝貢獻獎、法務部受刑人教學榮譽狀,曾獲總統召見;在國際獲獎殊榮方面,榮獲日本外務大臣大賞、日本國際文化賞、日本水戶市長首賞等。
霓裳箏樂團是由三位熱愛音樂與藝術的團員所組成,它們受教於古箏演奏家徐惠綺老師而結緣,同時又各自有繪畫、舞蹈、美學的專才與素養,豐富了他們的音樂表現,為箏樂注入了更多的元素。